查看原文
其他

辨病论治3: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

余向东 磁湖布医 2023-10-13

缘起于微信群里的一个讨论,一位网友表弟的孩子(新生儿)总胆红素394.8μmol/L,医生建议换血疗法,问是否合理?我也给出了初步的意见,并且截了一个UTD的图传上去,似乎就是结论了。

但是,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当然不是那么简单,可以凭一张化验单就给出治疗建议;它也是需要辨病论治的。

中医把新生儿黄疸也如成人般辨为阳黄阴黄。中医认为黄疸与湿有关,这是因为《金匮要略》里说过“黄家所得,从湿得之”,后世便都如此认定了。若“湿从热化”,就是阳黄,颜色灿灿如橘;“湿从寒化”则为“阴黄”,颜色晦暗,可能像发霉或烟熏过的橘子。

古人不知道胆红素这种东西,更不知道胆红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,才有如此美妙的想象,我想是当不得真的。

新生儿之所以超过80%会有黄疸,并不是什么病,更不是什么湿气热化或寒化,而是与其生理功能的尚不完全有关。

胎儿血氧低,红细胞代偿性升高;出生后血氧升上来了,多余的红细胞便会被破坏,释放出血红蛋白,进而分解为胆红素。但血浆中可供胆红素结合运输的白蛋白不够,这些多出来的胆红素得不到及时处理。肝细胞中的Y、Z蛋白等含量也很少,无法把运进细胞内的胆红素转化成结合胆红素。同时,肠道蠕动功能和菌群亦未完善建立,β葡萄糖醛酸肝酶活性增高,将排入肠腔的结合胆红素又转换成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进血液,所谓肝肠循环也增加了。

这个过程涉及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、血氧、血浆蛋白、肝细胞及其载体蛋白、肠道菌群及蛋白酶、肝肠循环等极为复杂的生理学原理,古人不懂是非常正常也非常可以理解的。但现代人还一本正经地说是湿气热化或寒化而成黄疸,就很不可思议了。

虽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多数是一种生理现象,但如果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,就会量变到质变,成为一种病理状态。另外,有一些黄疸有少见的特殊的原因,一开始就是病态。这些情况需要予以仔细的辨别。

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辨病大致有以下几个要点:

一辨风险度

既往以单一TB(总胆红素)值来判断生理或病理性黄疸,现在是以出生后小时龄TB不同百分位曲线区间(即Bhutani曲线,如下图)来判断,更为精准、合理。

如图,出生后24小时大于8mg/dL(以下均省略单位,换算成μmol/L时乘以17.1即可)、72小时大于16,均处于红线以上的高危区(大于第95百分位数),此即为显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。红线之下绿线之上的高中危、低中危区的属于良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,相当于以往的生理性黄疸

二辨严重度

新生儿黄疸至第5-7天达到高峰,之后便逐渐降至正常。即在高峰时,其95百分位数也低于18。如果大于25(中国标准为20),可定义为重度高胆红素血症,此时发生胆红素神经损伤(BIND)的风险大大增高,需要进行光疗以预防之。大于30(中国25)为极重度

三辨危险因素

除了TB值处于高危区以外,以下情况也属于新生儿黄疸的危险因素:

1.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

2.新生儿溶血病

3.胎龄小于36周

4.兄弟姐妹有光疗史

5.产伤导致头颅血肿或显著瘀斑

6.其他如高热、低温、低血糖、败血症、酸中毒等。

这些危险因素往往与高胆红素血症并存,互相促进,更容易出现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神经毒性,因此,需要予以积极干预。

四辨神经损伤

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神经毒性,未结合胆红素可穿过血脑屏障,引起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神经组织损伤,叫做胆红素性神经功能障碍(bilirubin-induced neurologic dysfunction,BIND)。

严重的BIND可表现为急性胆红素脑病(ABE)慢性胆红素脑病(CBE,即旧称核黄疸),可以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(略)。

神经损伤是新生儿黄疸最严重的后果,及早识别和干预极为重要,是辨病论治的关键所在。

CBE核黄疸听起来是很吓人的,应该很多家长都被它吓唬过吧。有一个数据可以减轻这种过度的担忧,欧美CBE(核黄疸)的发生率为0.44-2.3/10万活产儿,可以说是一个极低概率的事件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但我们的《儿科学》和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》中均没有相关数据,只强调它的严重性,却不提它的发生概率,这不好嘛。

五辨黄疸病因

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大部分是生理性的,少数是病理性的,需要仔细辨别其病理的原因,至少包含了几十种少见罕见的疾病和特殊情况,这部分辨病最是考验临床医生的基本功。

常见有红细胞增多(宫内缺氧、母胎输血、脐带结扎延迟、母亲糖尿病等等)、血管外溶血(各种出血)、各种溶血性疾病、各种感染、肝肠循环增加(先天性肠道闭锁、幽门肥厚、巨结肠等等)、母乳性黄疸、各种先天性黄疸、药物性黄疸、先天性甲减、新生儿肝炎、各种胆汁排泄障碍所致黄疸等等。这里面有的要用抗生素,有的要用激素、丙球,有的还要手术,把这些辨清楚,才能对因对症治疗,比辨个阴黄阳黄真的要难上百倍啊。

六辨治疗指征

对于绝大多数的新生儿高胆红血症,有效的治疗只有光疗换血。曾经一度广泛应用的茵栀黄注射液,已经被国家药监明令禁止。但光疗和换血疗法也有其使用指征,并非见黄疸就用。

光疗需要先辨新生儿危险度,大致分为三层:高危新生儿(胎龄35-37周,且具有上述三的危险因素之一)、中危新生儿(35-37周无危险因素,或大于37周有危险因素)、低危(大于等于38周,无危险因素)。

不同新生儿危险度的不同日龄有不同的光疗TB值,见下图:

要不要光疗,在图上一比划就知道了。比如,胎龄36周,无危险因素,出生后72小时TB值14,是不需要光疗的。

换血疗法的指征则更严格,因为更昂贵,副作用更多,操作也更有门槛。UTD的建议是:换血疗法用于存在中至重度BIND临床征象的婴儿,以及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,但经强化光疗未有效降低TB水平的婴儿

简单理解:凡有神经系统症状的,或重度(大于25)的新生儿黄疸,先光疗,不行再强化光疗,还不行才换血。

回到文章开头的微信群里的讨论,网友提供的TB是394.8μmol/L,除以17.1,等于23mg/dL。按中国标准是重度,按欧美标准还差一点。假如没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,也没有上述的危险因素,不管其胎龄和小时龄是多少,是达到光疗标准的。所以,建议先光疗才是对的。光疗、强化光疗还不能降低TB,再换血,这才是正确的决策次序。

西医临床精髓,唯有辨病论治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